查看: 19771|回复: 0

[东平名胜] 戴村坝--东平历史古迹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51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0-1-9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提起我国著名的京杭大运河,人们无不为它的巨大而赞美,但同时应当赞美的还有在历史上曾为大运河漕艘贾船、南运北调发挥过巨大作用,现在依然犹存的

明代建筑戴村坝。该坝位于东平县境东部大清河与大汶河分流的地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从县城出发,沿大清河东行20多华里,一座大坝蓦然跃入眼帘。当登上南端坝台时,举目北眺,不禁为这一古代建筑而赞叹。长400多米的大坝,从南向北伸去,

象巨蟒,若长龙,横卧清汶两水之间;如巨剑,似铁壁,把清汶两水豁然分开。整个大坝为石结构,巨大的石料镶砌得十分精密,石与石之间采用束腰扣结合法

,一个个铁扣把大坝锁为一体,气势磅礴,雄伟壮观。据史料及碑文记载,坝初建于明永乐年间。明成祖继位后,从各方面做迁都北京

的准备。他首先考虑到江南物资北运,以供京师所需,“漕运之利钝,全局所系也”,因而决定治理大运河。
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工部尚书宋礼、刑部侍郎金纯等奉命疏浚运河。当时从济宁到临清的运河地段多丘陵,地势高,“河道时患浅涩,不胜重载”。元代

曾在罡城(今宁阳县境内)筑坝,迫使汶水南入?河,流至济宁,再分水南北以济运道。但济宁向北至南旺一段,水爬坡上行,终因水势不足,时常干涸。宋礼

等官员对此束手无策,他们采纳了汶上民间治水专家白英提出的“引汶绝济”的建议,破元代罡城坝,使汶水不再流入?河,迫使水西行,并在汶水下游大清河

东端戴村附近拦河筑坝,遏汶水入小汶河南流,“使趋南旺,以济运道”。在水流湍急、水面宽广的河面上建拦水坝是十分艰难的。宋礼等人征调大批民夫,动

用无数能工巧匠,克服了道道难关,终于修成了一条长5华里的全桩型土坝,取名戴村坝。大坝修成之后,拦汶水顺小汶河南下,流向南旺运河最高处,再分水南

北。一般情况,三分南注,七分北流,即所谓“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之说。从此,妥善地解决了丘陵地段运河断流的现象,使船只畅通无阻。明成祖迁都

北京之后,大运河便成了交通大动脉,每年从东南运粮米等物资数百万石,接济京师。
    以后的封建统治者,从未放松大运河的治理,对大运河供水枢纽工程戴村坝更为重视。由于土坝经不住大水冲刷,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开始,逐渐加

固成石坝。在加固过程中,不断完善原有设计,逐渐形成现在规模的戴村坝。另据记载,大坝虽为一体,但各部分名称不同,高度各异。北边的一段叫玲珑坝

,中间一段叫乱石坝,南边一段叫滚水坝。滚水坝在三坝中最低,作用是在汶水上涨,小汶河水位超过、接近安全界线时开始向西漫水,以防小汶河决口。北边

的玲珑坝比滚水坝高出10厘米。中间的乱石坝又比玲珑坝高出20厘米。随着汶水水位的升降,三坝分级漫水,可调蓄汶水储量。据水利部门测量,“三坝”先后

漫水的数量与大汶河持续供水,又能排洪防溢。坝的建设形状略成弧形,弓背向着迎水面,增加了坝的予应力。为保证跌水坡与坝基的安全,又在坝的跌水面修

了一道缓冲槛,水经缓冲槛而缓速,减轻了对坝的冲击力。为抵御特大洪水,清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在维修大坝的同时,于坝东北增筑三合土坝一座,长260

余米,水平高度比坝面高2米。如果石坝漫水水位超过2米,三合土坝即行漫水,起到泄洪保坝的作用。石坝与三合土坝之间有一段长900余米的堤防,呈东北西南

向,名叫太皇堤。汶水东来,太皇堤正面相迎,使水势缓速而南折再靠近石坝,既能保坝,又能助三合土坝泄洪。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堤的迎水面改

为石砌,今仍巍然屹立。远远望去,犹如一条玉带,把戴村坝装点的更加壮丽。村坝高卓的建筑艺术,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无数的血汗与智慧。戴村坝三位一

体,相互配套的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在当时经济比较落后、科学技术还不发达、无精密测绘仪器的时代是非常惊人的。设计之巧妙、造型之美观,是我国水利

史上的一大壮举。虽历经数百年,任洪水千磨万击,今仍铁扣紧锁,岿然不动。这充分表现了以白英为代表的我国劳动人民对治水有着巨大的力量和无穷的智慧

,连自称通晓水文的清康熙皇帝也不得不叹服:“此等胆识,后人时所不及,亦不能得水平如此之准也。”民国初年,美国水利专家方维,亦十分敬佩地说:“

此种工作,当十四、五世纪工程学胚胎时代,必视为绝大事业,彼古人之综其事,主其谋,而遂如许完善结果者,今我后人见之,焉得不敬而且崇也!”大坝北

端,原建有白英老人祠,曾为人们瞻仰的胜迹,白英治河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
新中国成立后,对戴村坝多次进行加固。仅1967年一次维修,国家就投资近8万元,并在两岸栽植柳荫花絮,滩头片片绿洲,水中鱼鸟嬉戏,波光涟涟,产钉辉映

,给戴村坝增添了无限风光。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这里将成为重要的风景名胜区,戴村坝的名字也将和大运河一样永存,它那高卓的建筑艺术将激励着人

们奔向科学的明天。
赞赏是对作者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fastpost

关于我们|业务合作|删帖与申诉|手机版|帮助中心|联系我们|简洁浏览|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东平生活网   联系电话:0538-2820087  客服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邮箱:66684567@qq.com 举报电话:0538-2820085

泰安大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 东平生活网|泰安房产网|东平房产网|东平人才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200499 | 鲁公网安备 37092302000002号

Copyright © 2009 - 2022 www.dongpingren.com All Right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鲁ICP备12026140号-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