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683|回复: 2

[原创文学] 鸡毛掸子(原)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0-8-28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鸡毛掸子最早起源于中国,如果真正的兴盛起来的话,也应该称作国粹。据说早在四千年前的夏代,有个叫少康的人,一次偶然看见一只受伤的野鸡拖着身子向前爬,爬过之处的灰尘少了许多。他想,这一定是鸡毛的作用,于是抓来几只野鸡拔下毛来制成了第一把鸡毛掸子。这就是鸡毛掸子的由来。其实说起来挺有意思的,如果当初受伤的是鸭子或者猪之类的动物,是不是应该叫作猪毛掸子或鸭毛掸子了。
      鸡毛掸子的出现是为了除尘祛灰的,就像很多东西出现之初都是为了一个实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新产品的代替,于是便有很多的东西在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之后面临着永远被淘汰的危险,比如说石磨、石碾,比如说牛车、土犁,比如说手风箱、大水瓢,比如说折扇,比如说鸡毛掸子
      石磨、石碾、牛车、土犁之类的东西因为特定的身份和用途,沾染了太多土俗的东西,难登大雅之堂。所以即便在失去实用意义,即将面临淘汰的时候,也很难被人收藏。试想谁家客厅里摆上一台牛车或土犁之类的东西当作装饰品?过如其然,会给你什么感觉,粗俗,还是另类?如此情况也许有,但是距离大众心理的接受程度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这些东西的将来,最好的结果就是成为博物馆里的展品。
      至于扇子,命运要比石磨、石碾、牛车、土犁之类好的多,首先,扇子不会退出历史的舞台,尽管扇子原本的使用功能也将逐渐的被取代,但重要的是扇子很早就开始向大众化的装饰品和艺术品的方向转化,从而顺理成章的点燃另外了另外一片市场。扇子,是学问的象征、是儒雅的象征,从有人在扇子上泼墨涂彩,题诗赋句开始,就已经注定了扇子与学问的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只要学问在,扇子就在。不过也正因此扇子注定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东西,被大家接受、喜欢、欣赏,却永远不会被人膜拜,让人痴迷。
      鸡毛掸子,独树一帜,他可以在社会淘汰的自然秩序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不会在淘汰的洪流中最终流向博物馆之类的地方;同时,因为鸡毛掸子的用途决定了他不能够像扇子那样成为一种大众欣赏的主流文化,在很多人看来,鸡毛掸子就是一把掸灰的扫帚。
掸子就是掸子,掸子不是扫帚,掸子就是掸子,不被大众认同,却有自己的倔强,可以弯腰,可以低头,弯腰低头是为了掸尽灰烬,灰烬去后,自己还是没有改变的自己。也许,正是因为掸子脱离了大众这个背景,才有机会彰显自己的个性,会让那么一部分懂掸子的人为之着迷,顶礼膜拜,不是为了掸子本身,而是为了掸子的个性,那种感觉,那种神气。
      鸡毛掸子是什么,在杆子上扎上鸡毛而已,所以人们对掸子的喜欢并不是冲着掸子本身去的,否则不如直接去喜欢一只鸡,而是冲着鸡毛掸子的那种感觉去的,什么感觉。有亭亭玉立的闲情逸致,有放逐四海的洒脱俊朗,有独树一帜的铮铮傲骨,有能屈能伸的剔透玲珑,可以束起他的手脚,却没法将他折断。
      鸡毛掸子,很简单,也不简单一种精神状态,一种处世原则,一种习惯、一种“何处染尘埃”的大家风范!
赞赏是对作者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8-28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士兵可以叛我,
   将军可以弃我;
   但我花木兰
   决不背叛国家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22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0-8-29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鸡毛掸子,感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fastpost

关于我们|业务合作|删帖与申诉|手机版|帮助中心|联系我们|简洁浏览|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东平生活网   联系电话:0538-2820087  客服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邮箱:66684567@qq.com 举报电话:0538-2820085

泰安大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 东平生活网|泰安房产网|东平房产网|东平人才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200499 | 鲁公网安备 37092302000002号

Copyright © 2009 - 2022 www.dongpingren.com All Right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鲁ICP备12026140号-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