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794|回复: 1

[山东之声] 济南申报保护中“老院”被拆成瓦砾 考古所不知情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5-15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4日,记者在老院原址上拍到的一堆瓦砾。小图为被拆前的老院。
  本报济南5月14日讯(记者 乔显佳) 又一处保存较好,文化价值较高的老院子被拆了!14日,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文物工作者面对已被拆成一堆瓦砾的原宽厚所街一处老院子,痛心地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这座李家大院位于济南市解放阁西北侧的一处建筑工地上,是原宽厚所街传统民居之一。
  记者14日在解放阁西北侧的这处建筑工地上看到,一两个月前尚保存较好的大院子,已经被拆得只剩下一堆青砖瓦。零散的树枝倾倒在瓦砾上。放眼望去,偌大个建设片区,文物部门提议保护的老房子,仅剩下浙闽会馆以及金家大院两处文保单位了。
  这是一处保存非常好的大院子,从民国初期就有了,没想到今年4月底被拆成一堆瓦砾。指着面前的一堆瓦砾,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古建筑专家陈宾痛心地说。
  据陈宾介绍,被拆的传统民居属于历下区房管局所有。早在该片区规划改造之前,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就对该片区内的地上、地下文物,进行了一番详细的文物普查,并在图纸上仔细地标出了需要保护的文物古建和传统民居。其中,就包括不久前被拆的宽厚所街56、58号大院落。此后,该建设片区的传统民居建筑被一拆再拆,这处历史不清的大院子因为非常完整,大家都看好,坚持3年时间未被拆除,孤独地矗立在建设片区的南面。没想到最终仍逃脱不了被拆的命运。
  2008年,济南市文物部门根据上级部署,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宽厚所街56、58号大院落引起文物工作人员的重视,并将其整理成《宽厚所街传统民居申报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评估意见书》上报至省文物局。意见书中说:宽厚所街传统民居位于历下区宽厚所街原56、58号,是舜井街片区拆迁改造中有幸被保留下来的建筑之一。该建筑是济南现存为数不多的保存较好的大型二进院落。院内建筑建造考究,其建筑立面造型、门窗等式样以及建筑格式布局等都是济南近现代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是研究济南这一时期建筑建造特点最好的实物资料,具有很重要的保存价值。
  据悉,2005年底,济南市历下区曾通报了解放阁、舜井街片区改造项目进展情况。包括宽厚所街56号、58号李家大院在内的4处建筑在迁建保护之列(另两处分别是宽厚所街1号袁家大院、62号王家大院)。对于此次李家大院缘何被拆,济南市考古所表示一无所知。副所长陈宾说,从现场看李家大院应是被拆除,但即便是拆建,也没有这个做法的。
  专家痛心
  被拆老院比金家大院历史还长
  14日晚,正在烟台的山东建筑大学齐鲁建筑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人姜波得知宽厚所街这片老院子被拆,痛心的感受令记者透过电话都能感受得到。这是一片非常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在济南老城区出现得非常少。它的文化价值太大了!姜波声音低沉地说。
  据姜波介绍,在济南传统建筑中,四合院出现得非常少,而宽厚所街这处老院子属于二层楼建筑,且是二进院落,更是稀少。它是济南传统民居中非常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建筑,是足以与浙闽会馆、金家大院相媲美的建筑,而建成于清末民初的该老院子,比民国时建成的金家大院历史更长,相应的文化价值更高。
  这处老院子原名叫李家大院。姜波点出老院子的身世。他介绍,早在2000年前后,他曾经给该老院子测绘过,并形成图纸。当时,一位六七十岁的老人从云南昆明而来,自称是该李家大院的后人。老人称自己祖上就是大户人家,更多的故事由于相隔太久,姜波记不清了,但很有来头。
赞赏是对作者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fastpost

关于我们|业务合作|删帖与申诉|手机版|帮助中心|联系我们|简洁浏览|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东平生活网   联系电话:0538-2820087  客服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邮箱:66684567@qq.com 举报电话:0538-2820085

泰安大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 东平生活网|泰安房产网|东平房产网|东平人才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200499 | 鲁公网安备 37092302000002号

Copyright © 2009 - 2022 www.dongpingren.com All Right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鲁ICP备12026140号-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