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754|回复: 0

[山东之声] 城市交通拥堵日甚一日 济南"治堵"路在何方?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5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目的地近在咫尺,却因交通拥堵举步维艰———这样的情况不仅仅局限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在济南也同样存在且日益加剧。“堵”与“治堵”,成为眼下国内大中城市必须面对的共同课题。 同北京的重拳治堵相比,多数城市的治堵举措并不强硬。公众不免发出疑问:我们城市的交通拥堵要走向何方?既然拥堵已成趋势,那么究竟是应该未雨绸缪,还是事到临头亡羊补牢?
  1
  北京的今天,是济南的明天吗
  对于多数济南人来说,没有理由对北京此次出台的治堵政策漠不关心。相反,在济南的几个大型网络论坛里,网友们的议论声此起彼伏:“大家说说,今天被堵在哪里了?”“一边喊堵,一边买车,你能怪得了谁?”“已经明显感到堵了,可没见主管部门有动静啊,莫非要到堵得不行的时候才想办法?”…… 山东大学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张汝华拿济南和北京做对比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北京在快速的城市化建设进程中,道路交通基本保持顺畅,但个别路段已经出现拥堵。就在短短的几年之后,2001年12月7日,北京的一场大雪造成著名的“世纪大堵车”,北京市民第一次直接感受到堵车给生活带来的冲击。“照这样的速度,再过十年,北京就走不动了。”当时就有专家如此预言,如今看来已经得到应验。 在不久的将来,济南的交通状况是否也会到不堪重负的地步?据济南交管部门统计,到2010年年底,济南的城市机动车保有量会突破120万辆。2009年,济南的汽车增长率高达23.8%,2010年的增速只增不减。“且不说济南的机动车增速还将继续增长,即使这样匀速增长下去,不出十年,济南城市交通也将达到严重饱和。”
  同张汝华的分析相比,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陆化普的观点更显悲观———三到五年时间内,国内二线城市将面临与北京一样的交通拥堵问题。 在北京此次治堵新政中,有关摇号挂牌等控制机动车总量与增速的做法引起公众关注。在济南,机动车总量的不断膨胀同样不容忽视。“作为省会城市,不能只计算在济南注册的上百万车辆,长年在济南行驶的外地号牌车辆约有1万辆,在省车管所注册登记、地址(或所属单位)为济南市的机动车约有两万辆,还有驻济部队、武警部队车辆以及每天12万辆以上的过境机动车。”济南市交警部门负责人说。 根据交通专家提供的通用计算法则,车辆饱和度在0.8至1.0之间容易发生交通拥堵,超过1.0后极易发生交通拥堵甚至交通瘫痪。目前,济南市区部分路段的饱和度在高峰期达到了1.2-1.5,交通拥堵已让有车一族有了危机感和紧迫感。 即便如此,济南目前对控制机动车增速仍没有任何动作。“济南机动车的总量并不算太大,120万辆机动车中,摩托车和三轮车占了不小的比例。”但同时,还是有业界人士断言:“限制机动车总量,在济南应是早晚的事。”
  2
  公交快不起来,你还愿意坐吗
  在省城泺源大街某单位上班的刘先生,每天上下班都是汽车代步。这样的日子,从买车那一天起,至今已有7年。七年来,尽管他家离单位不足三公里,但他还是与公交车“绝缘”了。他给出的理由是:“每天要走一段路才能到公交站牌,而且公交车又那么挤,速度也不够快。” 在省城的上班族里,刘先生绝非个例。他们把私家车当成了唯一的代步工具。有关人士表示,济南公交出行的不足之处,在于公共交通的交通分担率偏低,完整的直达换乘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公交线路在设置上一般都是经过一些客流量大的地方。 目前,济南有4000多辆公交车,共开通180多条线路。来自济南市公交总公司的统计显示,济南绕城高速以内,500米半径(出门到就近站点直线距离在500米之内)站点覆盖率为90%,300米半径站点覆盖率为70%。即便在这样的线路覆盖率下,仍然有不少市民倾向于开车代步。 近年来,济南城区发展速度加快,一些大型社区集中出现在省城东部、南部和西部,公交网络也在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中扩大着辐射面。济南公交有关负责人举例说,随着城郊新建的大型社区成片增加,公交部门配合新小区发展,新开通了不少线路,像138路、150路、BRT5号线、BRT6号线、39路等,都是通往东部、南部新城的线路。 2009年,借全运会举行的契
  机,济南增加了包括4条BRT线路在内的12条公交线路,率先形成了两横三纵的BRT网络,未来西客站和纬十二路的BRT线路也在筹划之中,时机一旦成熟,就会开通新线。 公交部门有关负责人坦言,受城区道路限制,加之公交场站匮乏,导致公交开线难,一些新建小区居民要坐公交得走三四站路。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市民反映,某些公交线路过于拥挤,给出行带来不便。
  公交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济南作为一个老城,路网并不发达。按照住建部规定,城市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的比例应达到1:2:3,但济南的现状是1:0.6:1.6。公交线路只能在主干路上开通,在次干路和支路上根本跑不起来,严重影响了公交线网的优化。另外,济南市近80处公交场站中,仅有20余处为国家划拨用地,其余均为公交公司租借或临时借用,用地缺口达2/3,制约了公交线路的发展。


  3
  济南正着手对路网结构进行研究
  “一说到堵车,大家的思维往往局限在两个方面,要么是车太多,要么是路太窄。”济南市交警部门负责人说,事实上,在缓解交通拥堵方面,扩建道路并不是治本之策。“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修路越多,路越宽敞,车就越堵,因为一个城市用于道路建设的比例总有最大值。” 北京此次治堵,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向有限的道路空间要流量,也就是加快建设中心城区道路微循环系统,建设400公里微循环道路,打通一批中心城区的断头路,实现一批次干路、支路畅通。 济南交警负责人表示,济南次干路和支路不仅数量少,跨区域间还缺乏系统性连接,导致城区路网不够完善,交通微循环不畅,大部分交通流聚集在经十路、纬二路等主干道上,无法实施区域间交通分流。例如,纬二路以西城区的路网多为“棋盘”格局,路口多、路口间距短;纬二路以东的城区,交通流量大,但路网密度小。
  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面对目前存在的拥堵问题,济南市已经着手对路网结构进行研究,并在2010年尝试打通了十余条微循环道路,今后还将陆续展开。同时,打通断头路,二环西路将成为明年重点建设项目。 与一线城市相比,济南的路网仍然没有实现立体化,这是造成道路拥堵的又一主因。目前,在济南市区内,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的交通行为都在一个平面上进行。每到一个路口,都会有自行车和行人。平面的道路面积有限,各种交通行为都在这一个平面上进行,势必造成拥挤。 现在,济南市区内的三条城市快速路(顺河高架、北园高架和二环东路高架)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内交通,但是整个市区交通还无法形成一个循环网络,依然与市区地面交通交叉。 据了解,对于缓解交通拥堵的前瞻性规划工作,济南市已经着手研究,其中包括对道路规划的研究。“这并不能说明济南的城市道路有很大的可发掘空间,因为牵扯到保泉和总体城市区域规划和定位。”有关人士分析。 在北京新政中,“鼓励就近就业”的决策让公众感到有些意外,此举的目的是要“从源头上减少市民出行需求”,但有不少北京市民认为此举“操作性不强”,究其根源,城市区域功能的划分是根本原因。 专家认为,缓解交通拥堵的根本,是调整规划思路,放弃大街块、宽马路等粗放式规划,转而采用小街区、密路网的城市结构,支持公交和步行、自行车体系的配备和舒适的环境;采用高混合度和居住、商业、办公、服务多模式复合开发,才是解决交通拥堵的前提。 在济南,商业密集区的主要路段同样是拥堵重灾区,而如何将中轴区的人员和车辆转移出去,济南市相关部门并没有给出具体解释。
  4
  改善城市交通还要做很多尝试
  济南交警部门负责人表示,济南城市道路的拥堵,很重要的原因还在于部分驾驶人自律意识比较差,在驾车过程中出现路口抢信号、路段违法变道和违法占道停车等影响道路通行效率的违法行为。有些非机动车和行人出现横穿马路、闯红灯等突出违法行为。 此外,很多原本在快速处理范围内的轻微交通事故,当事人总是固守着等待交警处理现场或者等保险公司勘察的老观念。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正常的道路畅通。 “提高市民自觉意识,将对缓解交通压力大有好处,毕竟人人都是参与者。”济南交警有关人士表示。 在倡导绿色出行方面,济南公交有关负责人说,如果济南要推广“公交优先”,必须让市民认可公交车是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目前,公交部门采取增发区间车、小车换大车、加密发车班次等多项措施,希望下一步能配套实现公交专用道、信号优先,公交车快起来了,也相当于增加了运力。公交部门还会定期进行大规模客流调研,为线网优化提供参考数据。 据了解,济南为了解决从居民家门口到附近公交站点及商场、大型交通枢纽的换乘问题,正计划在人流集散地设置一定规模的自行车停放和租赁点,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题,让市民出行更绿色、更便捷。 对于济南而言,有关缓解交通拥堵的每一次未雨绸缪的尝试,都将受到公众的关注和期待。

赞赏是对作者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fastpost

关于我们|业务合作|删帖与申诉|手机版|帮助中心|联系我们|简洁浏览|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东平生活网   联系电话:0538-2820087  客服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邮箱:66684567@qq.com 举报电话:0538-2820085

泰安大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 东平生活网|泰安房产网|东平房产网|东平人才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200499 | 鲁公网安备 37092302000002号

Copyright © 2009 - 2022 www.dongpingren.com All Right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鲁ICP备12026140号-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