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459|回复: 0

[国际之声] 东莞女工生存调查:买不起房却又不愿回乡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3-8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本报记者行走在工厂流水线,了解东莞节日主角们的酸甜苦辣
  有时劳动是一种权利,有时劳动又是一种无奈;有时劳动是一种享受,有时劳动又是一种负担。当为了生活,劳动需要背井离乡时,更是延伸和加深了这种酸甜苦辣。
  东莞有八成人口是年轻的外来务工者,其中又有一大部分是女工。又一个三八妇女节来临,我们行走在工厂流水线,了解节日主角们的酸甜苦辣。她们微笑相迎,虽然需要放下手头计件的工作来和我们谈一些家常的话题,但她们也不计较,因为她们的生活还有陌生人在乎。
  年长或年轻,大方或是羞涩,稍有小成或仍奋斗于流水线,这些为了生存而工作着的人们,传递给我们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她们都一样的坚强。
  文/图 记者李少威、韦星、谢英君、董哲
  “小孩稍大些,就必须有个人回去,但谁也不愿回。”作为早年就出来打工的“80后”,姚雪群对家乡的锄头、铁耙等农具,早已陌生,回去也不知道做什么好。“但要常留东莞,那也很不现实。”姚雪群称,不但买不起房子,小孩的教育也是个大问题。
  姚雪群的话,刺到了诸多母亲的痛感:一个学期的学费,近3000元,加上日用的生活费,一年两个学期算下来,近一万元,这耗掉了夫妇中一人的工钱。此外,在莞的民办教育参差不齐,家长也放心不下。
  “回不去的故乡,进不来的东莞”,就成为了数百万“姚雪群们”共同的感慨,她们也只能迷茫地,走一步,看一步。
  “收入比以前高,压力比以前大”
  今年24岁的姚雪群,是江西兴国县高兴镇小春村林中组人,现在是东莞市大朗镇伟达制衣厂生产线上的一名员工。
  谢名英和姚雪群来自同一个村,但谢名英作为打工的“先行者”,对这些年在莞的找工、打工的一些细微变化,有更深切的体味。
  “刚来时,工作比较难找,收入也不高。”现年31岁的谢名英告诉记者,6年前,她刚结婚,就和老公来到东莞大朗镇的制衣厂打工,由于没有工作经验,工作不好找,而且加班加点后,总收入也就1000元。
  谢名英说,现在月收入一般在1600元,而且工作比较好找,工作环境以及劳动强度等,都比以前好多了。
  但收入的增加,并没能减轻谢名英的压力。“小孩慢慢长大,家长慢慢变老,压力也越来越大了。”谢名英说,对未来,就是希望能多挣点钱,照顾好小孩,让他们受到好的教育,不再像父辈一样辛苦。同时,希望家里的父母身体健康,快乐生活。
  但仅靠打工,似乎很难有所突破。“生意也没那么好做,搞不好多年的积蓄就全赔了,我们亏不起。”谢名英说,对未来的转型,她还是比较犹豫和谨慎。
  “孩子上学,得有个人回去照看”
  困惑和迷茫的,不仅仅是谢名英。“我小孩稍大些时,夫妻俩必须得有个人回去。”但夫妇俩,谁也不愿回。
  然而,将孩子接来东莞读书,对生产线上的女工而言,并不现实。女工们告诉记者,不敢把孩子带到东莞上学的主要原因是,上学的费用太高。
  “开学前,我们都去了解过了。”即使是教学质量很一般的农民工子女学校,一个学期学费也要2600元左右,加上孩子吃饭、零用、购置衣物等费用,一个孩子一年需要花掉近万元,这等于母亲或父亲全年的打工收入。
  而如果把孩子留在家里,上学的费用基本可以忽略。她们期盼,国家能让义务教育摆脱户籍限制,“这样,我们员工都很愿意留在东莞工作,一家人都过来。”
  伟达制衣厂的老板康晓伟说,外来工子女入学问题,困扰的不只是工人,企业也饱受其折磨。“好好的一个熟练工,生了孩子就辞职回家了;或者孩子到了读书年龄,也不得不回去。其实工人到了当母亲的年纪,正是技术最成熟的时候。”
  渐渐疏远的母子情
  伟达制衣厂里,28岁的李建梅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孩子大的6岁,小的也有4岁了,目前都在家里跟爷爷奶奶生活。每年李建梅都要回家几次,春节是一定回的,孩子放假的时候,她也会抽点时间回去陪陪孩子。
  尽管路费不菲,但李建梅没有别的选择,她说,“如果太长时间不回家,孩子跟自己的感情,就会疏远。”
  李建梅说,现在大孩子和自己亲密一些,小孩子则“和我没那么好”,因为年纪小,对母亲印象又不深。“这让我感觉很悲哀。”
  叶红莲的孩子已十几岁,快上初中了。她说,自己一个人安静下来的时候,也常常思念孩子,觉得自己愧对了孩子。
  姚雪群的孩子只有4岁,但就学会常常和她说,“妈妈,我要跟你去东莞,一家人天天在一起。”
  每一次回家,接着的分离、漂泊,是母亲们都难以承受的,特别是孩子哭着追出来的时候,“内心是一阵阵难以形容的痛。”母亲们坦言。
  再也回不去的从前
  对很多新莞人而言,东莞是进不来的东莞,但故乡尽管还是以前的故乡,也绝非是“想回就能回”的。
东平生活网http://www.dongpingren.com/
  对已熟悉和习惯了城市生活的很多新莞人而言,回故乡已成难言隐痛:没有热水器;没有网吧;MP4里的歌曲也无法想更新时就能更新了;而市场里面的肉,除了猪肉还是猪肉;街头档铺里,陈列的是一些劣质但比东莞还贵的商品。
  尽管家乡的面貌,这些年也有些变化,但作为早年出来打工的“80后”群体,“姚雪群们”坦诚,对家乡的锄头、铁耙等农具,她们早已陌生,回去真不知道做些什么好。
  “家里的农活,现在都是雇别人做。”姚雪群说,在农村请个人干活,一天也得花掉150元钱。
  姚雪群说,其实她也不明白:“当父辈都过世后,我们80后的这帮人,还有多少人,能娴熟地在田间地头,吆喝着犁田去耙地?”
  姚雪群说,家里也没再养牛耕地了,但她和她老公都也已不会开着机器去犁田耙地了,这些年他们都没接触过。
  打工8年熬成剩女
  “今年七八月份,我就会回老家工作了,再不走的话,我怕嫁不出去了。”28岁的陈兰英是常平镇某大型塑胶模具厂的包装工,离开肇庆老家到东莞打工已经有8年。
  “我直到现在,也不知道恋爱是什么滋味。”陈兰英说,她们厂绝大部分是女工,因为“私人时间少、社交圈子窄,没多少机会认识厂外的男孩子”。
  而同厂的情侣里面,最后能成“正果”的寥寥无几,“很多人都是这样,在厂里谈了好几年,最后却以其中一方回老家相亲结婚而告终。”
  谈到自己,陈兰英说,“我也有喜欢的人,他拒绝我时说得很委婉,说希望找一个事业更稳定点的女孩。”
  后来打听,原来小伙子嫌陈兰英“身份低微、收入不稳”。“知道他的想法后,我也没和他再联系,可是我却忍不住经常上他的QQ空间看他过得怎么样。今年1月,她在他QQ空间里看到了其公务员女友的照片,这才真正断了念头。
  曾经流水线女工 如今成有车一族
  “打了十来年工,没想到自己竟也能买得起小汽车!”昨日,张美华和记者聊起三八节的打算时透露,三八节她将开着新买的小车,带着家人和朋友去公园里好好逛一逛。
  今年43岁的张美华,老家在湖北荆州,现在是桥头意宝时装(东莞)有限公司的一名指导工,已经在这家公司干了12年。
  1996年,张美华只身到长安一家工厂打工,后来这家工厂效益不好,张美华也因家中有事而辞工回家。
  1998年8月,再次来到东莞,她在一家叫意宝时装的公司上班,这回一干就是12年。
  张美华最初进厂时,是做车位工,几乎天天要加班,有时还要通宵工作,当时工资甚至可拿到2000元左右,但非常辛苦。
  “还好,那时候厂里有卡拉OK,干累了也会去吼一吼。”张美华说,以前的空余时间很少,所以很少出去逛街,吃住都在厂里,手里100元的零花钱一个月下来几乎都没动。
  由于张美华工作出色,人又很踏实,做事从无怨言,老板也很认同她,后来就把她从一名普通的车位工,直接提到指导工位置上,手里带有几十名员工。
  12年的工作积累,使张美华现在每月不但可以领到3500元的工资,年终还有几万元的奖金,去年下半年自己买了一部小汽车,成了有车一族。
  “第一次开着车上路的时候,那种感觉无以言表。”张美华说,她没有什么文化,年龄也那么大了,一直在工厂里打工,真没想到有一天自己还能买上小汽车,所以让她对人生有了另一种感悟:脚踏实地,不懈追求,也能做个成功的人。
赞赏是对作者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fastpost

关于我们|业务合作|删帖与申诉|手机版|帮助中心|联系我们|简洁浏览|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东平生活网   联系电话:0538-2820087  客服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邮箱:66684567@qq.com 举报电话:0538-2820085

泰安大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 东平生活网|泰安房产网|东平房产网|东平人才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200499 | 鲁公网安备 37092302000002号

Copyright © 2009 - 2022 www.dongpingren.com All Right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鲁ICP备12026140号-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