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3956|回复: 1

[百姓关注] 东平老汽车站搬迁的影响浅分析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3-16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城市除了几十年来形成的固有中心商圈外,在城市中占第二位的一般都是交通节点商圈,就是我们所称的车站商圈。车站承载一个地区的流通,发挥的是陆路口岸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呈现一些口岸商圈的特征。


一、车站商圈的两个层次


在业已形成的车站商圈中,根据人流的需求层次要求,又可以分为核心商圈与外围商圈。核心商圈分布的主要是反应生活性需求,如小吃店、超市、便利店、零售、出租车、短时休息、休闲等等业态。其次,小批量物流、商品流比如家电、服装、机件等等小宗生活生产资料也可以通过客运站转运出去,这又能吸纳部分商业集聚,构成外围商圈。核心商圈与外围商圈并不是由与车站之间的距离来区分,而是根据商业种类与有购买力的人流的关系来化分。


二、车站商圈的有效人流因素


车站之所以形成商圈,必须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大批的业态、业种来补充、丰富。车站周边的人要有生意可做,否则再大的人员流量,也属于无效的人流。对商业发展也毫无意义,对经济流通也毫无作用。所以,车站商圈的建设是一个综合性工程,需要政府前期做大量的工作。若企图依靠车站搬迁重塑一个商圈,做商业规划时要则要充分考虑该车站的相应层次及功能,并且把周边的商业配套进行综合考虑。


三、老车站商圈的业态及构成


虽然离开十来年了,比较多的变化不够清楚,但是还是可以结合现实大略地说一下。对不对的大家对照。西山路老车站商圈,我的理解并非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或者说纯粹的车站商圈,他与我们县城的固有中心商圈是交叉重叠的。县城这个老中心商圈(西边还布局了几个商圈,具体不清楚,也不知道火没火)包含了低层次的生活生产资料的商业流通形态,比如百货、家电、住宿、餐饮等业态,也包含比较高层次的金融业银行业,比如农合、中行、建行、金店、珠宝等等。其中车站商圈的一些业态,就包含在这个中心商圈中,这就是我说两者是重叠的原因。如果进行剥离的话,西山路老车站商圈的业态应该包括车站有效半径以内以及与车站带来的有效人流能够消费的餐饮业、零售业、出租业(交通、住宿)、休闲行业等等,还有就是那些能产生小批量的物流、商品流的外围商业形态,比如家电业、服装业、机件农资、数码信息等等。


四、老老汽车站搬迁的影响浅分析


老汽车站的搬迁只不过是在现有的老中心商圈的框架下进行剥离,如果布局巧妙时机恰当,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应该能够重塑一个新的车站商圈。至于近年以来都是举棋不定,我想客观条件是一个方面,前期的商业布局和投入过大是一个方面,主观上的信心不足应该是比较主要的。虽然车站商圈带来的是拥堵和混乱等等城市管理上的成本提高,但他衍生出来的经济效益也是比较客观的,足以抵消他的不利影响。并且在信心不足并且前期的一些商业布局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大车站搬迁的风险的情况下,动作定然是比较谨慎的。


1、还是上面说的,如果进行车站搬迁商圈剥离,沿西山路布局的一些老中心商圈餐饮业、零售业、出租业(交通、住宿)、休闲行业,家电业、服装业、机件农资、数码信息等等都将在波及的范围以内,至于程度,我想还是那些与车站人流关系紧密的商户会比较重。而依靠本区域固有居民消费的商户则受较小的影响。

2、不要尝试建新用老一新一老两个车站同时运作的方式。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莱芜的车站。建了一个新的,还用着那个老的,结果是据调查老站商圈客流量减少1/2,零售营业额下降1/3,倒是老车站这里的路再也不堵了。而新站商圈因为有老站分流,加上人们的生活惯性,人气上不去弄得很长时间也是半死不活。

3、车站商圈布局要突出专业性。必须是跟人流、物流、流通有关的商业业态的配套,乃们决不能头脑爆风似滴瞎安排。
赞赏是对作者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2-4-9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顶起来,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fastpost

关于我们|业务合作|删帖与申诉|手机版|帮助中心|联系我们|简洁浏览|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东平生活网   联系电话:0538-2820087  客服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邮箱:66684567@qq.com 举报电话:0538-2820085

泰安大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 东平生活网|泰安房产网|东平房产网|东平人才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200499 | 鲁公网安备 37092302000002号

Copyright © 2009 - 2022 www.dongpingren.com All Right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鲁ICP备12026140号-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